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正文

推动韶关打造牛蛙产业中心!最强大脑高端对话,他们重点谈了这些

2023-07-30 22:23:29农财宝典水产版

7月29日,2023中国(韶关)牛蛙美食文化节暨第三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在广东韶关召开。本次活动邀请韶关市人民政府指导,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主办,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大国渔业共同承办。

会上还举行了牛蛙产业高质量发展思想汇活动。牛蛙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产业发展进入机遇期。但是牛蛙却因养殖尾水污染、养殖合法性、养殖用地、药物残留等问题频遭清退,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牛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牛蛙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张春晓、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黄燕华、广东源信饲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天彪、福建咏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向荣、铭治集团总裁张伟、漳州海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寒晓六位牛蛙行业大咖参与本次思想汇,共同围绕中国牛蛙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激烈讨论。诚一集团董事长阳会军主持思想汇。

牛蛙养殖问题突显,如何让政府放心引入?


(资料图片)

诚一集团董事长阳会军主持思想汇

阳会军:牛蛙发展速度非常快,市场也非常广阔,但是有两个问题特别突出,一个是食品安全问题,另一个是环境污染问题。从牛蛙产业角度来看,我们如何让韶关政府或者其他地区政府能够放心且积极引入我们产业?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张春晓

张春晓:政府要明确牛蛙可以养殖,明确牛蛙合法养殖的流程问题,要指导牛蛙养殖。同时政府也要积极与企业和科研院校协作,出台牛蛙养殖标准来规范牛蛙养殖,让牛蛙产业能够有序发展。其次,我们牛蛙产业要抓住福建漳平可能废止牛蛙禁养公告的契机,让政府支持我们牛蛙产业的规范发展。

黄燕华: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牛蛙产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尾水处理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政府要重视牛蛙养殖企业的养殖资质问题,也要支持牛蛙产业落地发展,食品安全和尾水处理问题达标的牛蛙企业,就要准许进入,准许养殖。

林天彪:政府部门要牵头制定明确的牛蛙产业标准,重视牛蛙食品安全和尾水处理问题,让牛蛙企业放心大胆投资。企业和科研院校也要积极给政府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建议,助力政府制定牛蛙产业标准。

药物滥用现象频发,如何养出绿色健康牛蛙?

阳会军:近几年,牛蛙餐饮火爆发展,但是牛蛙食品安全问题,或者说绿色健康养殖问题还是我们面对的一个主要难题。我们如何去建立一套让消费者放心的、可控的、安全的、可复制的绿色健康养殖模式?

福建咏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向荣

朱向荣:企业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牛蛙健康养殖为目标,从苗种、饲料质量、饲料配方、饲养密度多方面着手,共同推动牛蛙健康养殖。牛蛙养殖要针对病害精准用药,避免乱用药的问题。

李寒晓:牛蛙确实是生活当中很多人想吃、却不敢吃,都担心牛蛙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要从牛蛙养殖端去改变消费者对牛蛙的认识。现在牛蛙疫苗和病害的研究相对较少,企业、科研机构和专业机构要通力合作共同展开牛蛙疫苗和病害研究。牛蛙养殖的水质环境非常重要,水质偏酸、水中氨氮含量偏高,都会影响牛蛙养殖效益。牛蛙养殖要以保健为主、治疗为辅,同时改善牛蛙养殖环境,才能防范病害,养出绿色健康的牛蛙。

低质饲料层出不穷,如何辨别好饲料?

阳会军:科研单位和疫苗生产单位合力研发出牛蛙疫苗,才能做到牛蛙病害的可防可控,才能让牛蛙食品安全得到保障。饲料行业在推动牛蛙养殖发展上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饲料的品质好,饲料带有保健功能,牛蛙的病害可能就会减少。那么养殖户如何辨别好蛙料来提升养殖效益?什么才是真正的好饲料?

张春晓:蛙料的好坏需要使用蛙料后观察蛙的生长速度、蛙的健康情况。每个饲料企业都想把饲料做好,但是有些迫于成本压力、市场导向等因素,在技术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改变饲料配方,使得饲料质量下降。所以企业要提高饲料配方的技术能力,企业要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原料的实际情况、养殖户的实际情况来调整饲料的参数。企业要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攻关饲料技术难题,提升饲料品质。

张伟:饲料企业其实都想把饲料做好,制作高品质饲料,但是饲料企业是根据原料价格来决定饲料价格,现在原料价格上涨,但是饲料价格涨不上去,很多企业主动调低饲料配方,降低了饲料质量,损害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牛蛙饲料企业集中在福建、粤中地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合作有待提高。牛蛙的功能性饲料发展空间还很大,需要行业内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和共同的技术研发才能得到发展。

林天彪:养好牛蛙,第一要有好的场地、第二个要有技术人员、第三个才是饲料,饲料只是锦上添花。如果场地不好、养殖技术不行、有再好的饲料也养不出好牛蛙。养殖户选择蛙料时要注重对蛙料的辨别,既不能贪图便宜,也不能一味追求高价饲料。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黄燕华

黄燕华:只要我们保持牛蛙饲料配方中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例维持在一个平衡的水平,牛蛙饲料配方中的鱼粉比例是可以降下来的,而且这样的牛蛙饲料养殖效果是不会降低的。我呼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校一起就精准的营养需求和饲料技术作深入研究,提升饲料的品质。饲料的效果要从牛蛙生长速度、饲料配比、存活率和健康状况多方面综合考量。牛蛙养殖环境的标准化与养殖水体、土壤监测、尾水处理、牛蛙病害是息息相关的。

预制菜成为行业风口,如何发展牛蛙预制菜?

阳会军:我非常赞同林总的观点,牛蛙养殖第一场地要好,第二技术要好,第三才会好饲料的锦上添花,但不可否认的是饲料的投入其实也与牛蛙的健康紧密相关。我们水产品想要长时间保持口感和品质,就要做深加工或者预制菜产业。我们牛蛙产业做牛蛙预制菜,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朱向荣:我觉得蛙的品质、口感的提高,需要从饲料配方、牛蛙养殖密度方面入手,稻蛙养殖模式的牛蛙口感会比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更好,也可以通过添加剂的添加来改善牛蛙的口感。

漳州海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寒晓

李寒晓:我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走到加工产业,牛蛙预制菜确实是一个行业风口。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想吃上有餐厅的口感、便宜、制作时间短的牛蛙,就只能选择预制菜。我们要学肯德基一样去教化消费者,让消费者喜欢上牛蛙预制菜。牛蛙去皮加工成冻品后口感变“柴”,主要是解冻时肌腱脂肪或者水分的流失,部分细胞膜的破裂,营养物质的流失造成的。所以我们在解冻时要尽量保护细胞膜,减少细胞膜的破裂,让营养物质的流失程度降到最低,这样才能保证牛蛙的口感。

牛蛙产量激增,牛蛙产能过剩?蛙价跌破成本价?

阳会军:2023年,全国牛蛙投苗超2500亿尾,比2022年增加1000多亿尾。业内预计今年牛蛙产量将突破100万吨。未来牛蛙养殖会不会产能过剩?蛙价会不会跌破成本价?

广东源信饲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天彪

林天彪:近几年,牛蛙养殖发展快,产量高,有一定的产能过剩风险,我建议养殖户及时调整经营理念。现在是市场经济,信息公开透明,养殖户也会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牛蛙养殖,而且牛蛙价格是将养殖的成本价计算在内的,基本上不会出现跌破市场价的情况。

黄燕华:牛蛙价格问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牛蛙价格会不会跌破市场价我觉得这是难以预测的,在牛蛙价格低于市场价一段时间后,就会淘汰一些企业,就会减少一部分的牛蛙产量,维持市场平衡。我们牛蛙产业亟需建立一个协会,发挥牛蛙协会的统筹协调作用,促使牛蛙产业有序、有规划发展。

朱向荣:行业发展是具有周期性的,我认为牛蛙价格不会跌破成本价,还是会保持在成本价格之上。因为牛蛙产业还在发展当中,还有适当的发展空间、增长空间,而且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也会消化一部分的牛蛙产能。

张春晓:牛蛙价格是根据最客观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牛蛙的产量超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牛蛙价格就一定会下跌,牛蛙价格会不会跌破成本价就要看牛蛙产量超过消费能力的多少。所以我们在保障牛蛙食品安全问题后,要动员大家一起宣传牛蛙美食,宣传牛蛙文化,让人们为营养丰富且美味的牛蛙消费,让牛蛙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铭治集团总裁张伟

张伟:牛蛙行业消费端还是很闭塞的,线上销售还不完善,还没有将消费渠道打通。我们吃牛蛙都是在牛蛙网红店或者牛蛙餐饮店,日常的餐桌上很少见到牛蛙,这样的消费是不够多元化的。牛蛙产业发展确实需要一个协会,来打开牛蛙的销售渠道,来统筹牛蛙的线上销售,让牛蛙不再只是单纯的网红产品,而是有多元化销售渠道的产品。

李寒晓:我们牛蛙行业的销售渠道确实还不多,但是质和量是两个问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高品质的蛙,而不是随便养殖的、不符合要求的蛙。所以只要大家养出高品质的蛙,把药物残留、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再把牛蛙养殖存活率提高,把成本降低,那么250万吨牛蛙不是梦,不用担心100万吨就跌破成本价!

阳会军:我认为在中国250万吨牛蛙产量一定会过剩,而且一定会跌破成本价。但是市场规律不会让牛蛙一直跌破成本价,还是会涨回正常的价格,牛蛙跌破成本价才能倒逼企业养殖进步,技术进步。现场的各位嘉宾都为牛蛙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政府、学界、企业界、媒体能够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规划韶关牛蛙产业发展,让韶关率先发展绿色健康的牛蛙产业,为我国牛蛙产业发展提供先行典范,推动我国牛蛙产业发展。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ncbd0000),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文/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杨天智 叶香玲 实习生 张学斌 /摄影 摄像 吴秒衡 柯学潜 冯国强

编辑:郑燕云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

关键词: